青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发展内驱动力

2023-06-13 10:02:39 来源:中国青年报


(资料图片)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系统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把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贯穿始终,许多篇目集中反映了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价值取向、重要要求、重点任务、基本原则和思想方法,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建设阶段性特征的科学把握和规律性认识,为做好民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我们要清醒认识形势的复杂性,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发展内驱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民生改善相辅相成、良性互动。

在守住民生底线上下实功。保障低收入、特困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力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执政党的温度,必须坚持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补尽补,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近十年来,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增长1.5倍和4.0倍,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惠及2700多万人;截至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达到1461亿元,推动我国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今,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外部需求波动显著的特殊现实,首先要稳住民生“底盘”,既要有“尽力而为”的担当精神,也要有“量力而行”的理性选择。要将资金资源放在刀刃上,持续增加民生兜底投入,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合理预期,做到办实事符合民心民意,办好事不超越国情实际。

在补齐民生短板上出实招。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需要不断加强政府、市场、社会等资源力量统筹,推动民生服务更精准、服务内容更丰富、保障渠道更多元。据统计,2014年以来,全国政府购买服务支出规模年均增长超10%,到2022年达到近5000亿元,以PPP模式建设的消费领域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投资额1.2万亿元。民生工程把社会效益、公益性放在首位,但同时也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尤其在大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背景下,要着眼扩大投资与提振消费有效结合、相互促进,科学谋划和形成新一轮的投资建设热潮,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公共卫生等领域短板,减轻群众住房、医疗、教育等刚性支出,从而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在强化文化惠民上见实效。文化是民族的生命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近年来,我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发展目标,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中,文化领域的消费提级对于经济的带动持续显著增强。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内容、拓展形式、转换方式,引导群众提升文化消费能力,为其提供丰富心灵的“精神盛宴”。同时,不断推动文化产业创新,激发文化创意活力,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关键词: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大众中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014643号-14   联系邮箱: 905 14 41 07@qq.com